8月26日下午4:30,应伟德bevictor中文版、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邀请,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杰青夏海平教授在新校区的101多媒体教室作了题为《碳龙化学-碳链与金属构筑的全新芳香体系》的报告。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师、研究生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夏教授讲述了一个颠覆传统的全新芳香体系,该体系与传统芳香体系光电性能截然不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报告结束后,夏教授与学院教师和参会同学进行了热烈学术讨论,对金属有机化学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现场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夏海平教授简介:
夏海平: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64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7月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7月厦大化学系高分子专业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91年在首届厦门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中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访问研究,1999年晋升教授。2002年8月获得厦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获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992年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
现任厦门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分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高分子研究。已主持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有机、高分子各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金属有机)一项,科技部“863”专题一项,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一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一项,国家“九五”攻关子课题一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分别为第一和第三完成人),副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分别为第三和第二完成人)。1992年获“中国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优秀青年化学奖”,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2004年获第七届“福建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第十一届“运盛青年科技奖”,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聘福建省“闽江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2方面研究,高分子方面,曾研究导电高分子、超支化与树状高分子、分离膜、基团转移聚合等;金属有机方面,主要研究金属有机共轭体系的合成方法学。开拓了一系列构筑金属杂环的新方法--[5+1]、[4+2]和[3+3]关环法等;此外,2008年以来,还发现了一些经典的有机反应(如SNAr等)也可以拓展到金属有机体系,并运用这些新方法合成了100多种经季鏻取代基稳定的金属杂苯、呋喃、吡啶、苯并噻唑、苯并噁唑等金属杂环共轭体系。对这些共轭体系的光电性能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已正式发表包括 Nature Chemistry 在内的学术论文百余篇,通讯作者论文曾被“Nature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的“C&E News”、“Heart Cut” 、“Noteworthy Chemistry”和英国皇家化学会的“Chemistry World”等科技媒体报道。
甘公网安备 陇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