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伟德bevictor中文版、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绿色催化与分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于澍燕教授10月15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报告会于下午16:00在新校区伟德bevictor中文版D613室举行,报告题目为《超金属-金属成键活化/催化小分子多重键与分子机器》。伟德bevictor中文版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于澍燕教授以配位化学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始本次的报告,在报告的第一个主题“超金属-金属成键活化/催化小分子多重键”中,于教授介绍了他们最近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 (2016)中的工作,即利用双金属钯簇合物催化转化环境有害气体分子CS2/CSO,反应可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此项工作对于石油化工脱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用途。于教授的第二个报告主题是“绝对不对称自组装与超分子手性自发拆分”,首先阐述了何为 “绝对不对称自组装”,接着介绍了多年来他在此领域取得的标志性的成果,以2014发表在J. Am. Chem. Soc. 的一篇文章为例,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讲解了基于超AuI…AuI成键自组装超分子手性金大环的工作。最后,于教授介绍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关于分子机器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介绍了下自己多年来在这个方向所做的精彩工作。于澍燕教授在“阴离子开关的配位分子机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最后于教授以自创的一首小诗结束了本次报告,诗中蕴含着于教授在面对科研道路上的种种困境时坚毅的精神,给予在座师生深深的感悟。
报告结束后,于澍燕教授和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最后,于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及优质的科研条件,诚恳欢迎师大学子报考他的研究生。
于澍燕教授简介
于澍燕,卢嘉锡优秀导师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日本师从著名化学家科顿(F. A. Cotton)和藤田诚(Makoto Fujita),回国后在中科院化学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人民大学任责任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任北京市“高层次人才”。
已经在Nature Chemistry、JACS、Angewadte Chemie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重要成果被美国《Science》和美国化学会《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专题评价。尤其是最近,利用超金属-金属成键设计催化剂实现了极惰性有害气体分子的绿色转化,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金属-金属成键催化/活化小分子的多重键;分子机器;分子器件与超分子手性等化学前沿领域。
甘公网安备 陇ICP备